隨著“煤改電”的全國范圍推廣,以及電價補貼政策的落地,越來越多的電磁采暖項目和工程在各地應用。但是耗電量到底怎樣?運行成本有沒有優勢?有多大的優勢?這些數據不僅關系到公司的發展,也關系到電磁加熱整個行業在民用供暖領域的未來。
雖然很多廠家宣稱自己掌握了核心技術,但是實際上市場上的電磁采暖爐除了外觀和尺寸稍有不同外,設計和配置大同小異,很多企業并沒有從技術上根本理解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電磁采暖爐的運行效率,即最大程度的為客戶節約運行成本。
本文從技術源頭的角度和實際運行的統計數據分析角度,對設備運行耗電量數據差距進行逐一分析。
技術角度:
電磁采暖爐核心部分有兩部分:電磁加熱器和電磁加熱管道。電磁加熱器本身的功率因數不同廠家的不同設計方案差別不大,一般在5%以內。但是電磁加熱管道的設計不同,會直接影響電磁熱的換熱效率,這部分差距至少影響設備的熱效率在5%~15%之間。所以一個好的電磁采暖設備,其加熱管道的設計優劣,對設備的運行成本高低有較大的直接影響。因此,電磁加熱管有沒有經過換熱設計?有沒有將管道的單位面積功率密度(熱負荷)與水流量(流速與換熱面積)、發熱體導熱系數、單位時間散熱量(保溫效果)等參數代入熱分析模型進行反復驗算和實測比較,是不可能得到合理的電磁加熱管道設計模型。因此不具備熱分析設計和計算能力的廠家只能是膚淺的模仿,不能生產出真正的高效率電磁采暖爐產品。
運行角度:
影響電磁采暖爐的運行耗電還有一個常常被人們忽視的重要因素:供熱管路的設計,此部分會直接影響熱水通過管路和散熱裝置(暖氣片或地暖管或風機盤管)向供熱場所傳遞熱量的效率。實際測量的運行耗電數據,即使在同一個地區、同一設計的采暖爐、相同的功率、供熱溫度相同、供熱面積和供熱空間也基本相同的情況下,供熱管路設計不一樣,實際能耗相差1個月的統計數據相差能達到15%以上。在多個地方測試,均有相同現象,由此推斷供熱管路設計對供熱能耗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不同地區,由于環境溫度差別較大,客戶要求的供暖溫度存在差別,加上供熱場所的保溫性能、層高等存在差別,這種由于地域不同、環境溫度不同、供熱場所不同等外部因素的差異所產生的供暖能耗的差別,可以達到50%以上,或者成倍的差異。
新疆伊犁某工廠的辦公樓2300平方米,電磁采暖爐240KW,12月份日運行耗電400度;
甘肅張掖某水廠的辦公樓400平方米,電磁采暖爐40KW,12月份日運行耗電300度;
陜西西安某管理處辦公樓1100平方米,電磁采暖爐100KW,12月份日運行耗電600度;
河南三門峽某辦公樓350平方米,電磁采暖爐30KW,12月份日運行耗電180度;
河北石家莊某學校4000平方米,電磁采暖爐360KW,12月份日運行耗電1200度;
項目案例
由此可見,影響運行費用的因素有很多,無論是產品本身設計因素、供熱管路設計,還是供熱環境供熱要求的差異等等,都會運行費用產生較大影響。要想降低供暖能耗,必須等從多方面入手,方能得到合理的費用控制。
本文由電磁加熱采暖廠家:喆能電磁小編原創編輯發布,文章鏈接://ruins.com.cn/articles/dcgndh.html
了解詳情歡迎致電4000-163-779,微信18948782567,QQ347392753。